::: 網站導覽 回營繕組 回總務處-另開新視窗 回台南大學-另開新視窗
台南大學校園景色,紅樓大門口照片及部份動態裝飾圖
回營繕組規劃緣起校區環境校區規劃配置構想基地整治經費概估自然生態*
:::
基地整治
 
防洪排水計畫基地整地填土計畫公共設施計畫
*
*防洪排水計畫
 
一、防洪排水規劃原則與構想
  依據「國立台南師範學院七股校區開發計畫」之「環境影響說明書」及「整地排水構想書」,七股校區基地北臨173縣道(路面高程為4.01公尺)、南臨曾文溪堤防防汛道路感潮溝(溝底高程為0.23公尺),基地高程約在EL2.30至EL2.60之間,南北長約600公尺、東西兩端相距約2400公尺,校區被西部濱海快速道路用地分隔為東、西兩大區塊,東區塊面積約38.575211公頃、西區塊面積約81.42公頃;校區現況為漁塭使用,地勢北高南低,南北平均坡度0.6%。
    依據本校轉型與發展計畫期程,預計民國96年至98年進行東校區基地整治計畫,整地計畫將依173縣道側溝頂高程與曾文溪防汛道路側感潮溝底高程為基準,配合既有地勢,考慮地下水位以及土壤沉陷等地質特徵,東西向以西濱快速道路為分水嶺向東西兩端緩降, 南北向由北面173縣道向南緩降,整地後之坡度為3/1000至2/1000,使地表逕流向南流向感潮溝(將拓寬為30公尺之護城河)。
 
二、滯洪沉砂池容量
  依據「國立臺南師範學院七股校區開發計畫」之「環境影響說明書」及「整地排水構想書」之內容,基地開發後因逕流係數變化,造成校園逕流排出量增加。為調節因基地開發所造成之逕流增加量,避免超過下游排水路負荷,開發中先設置臨時性滯洪及攔砂設施,以降低開發期間洪峰流量及減低土砂流出量;開發完成後並不填平臨時性滯洪及攔砂設施,改建為永久性滯洪及攔砂設施,以達到開發完成後遲滯洪峰到達時間或增加入滲功能。根據 ,滯洪沈沙池採用50年暴雨頻率標準設計。
 
三、排水系統及對當地影響
  173縣道原址為舊九塊厝堤坊,縣道以北之九塊厝聚落等地區地面排水順地勢向西排入中潮溝;縣道以南之土地,地面水則順地勢向南匯入感潮溝後再向西排入外海,縣道南、北排水方向不同,分屬不同集水分區,173縣道建設完成後,更形成明顯分水嶺界線。本案整地規劃順應既有北高南低之地形特性,填土完成後高程4公尺至2.5公尺,較173縣道高程低;排水規劃仍依循現有集水方向與集水分區,向南收集儲存於滯洪沉砂池後向南排入感朝溝,無改變原排水系統,不影響到北側村落。
 
四、水土保持措施
  依據「國立臺南師範學院七股校區開發計畫」之「環境影響說明書」及「整地排水構想書」之內容,七股校區雖不屬山坡地,為安全與環境保護等理念,基本建設之永久性水土保持措施如下。
(一)護坡
  校園南側之排水渠道為保留原感潮生態特徵,擬依地形變化加強護坡工程及植生綠化,提供為校園之隔離緩衝設施,兼具親水、休憩之功能。
(二)沉砂池
  為調節東、西兩校區規定之洪水與泥砂量,東校區約須容積34,400立方公尺臨時性滯洪沉沙池,面積約1.80ha(平均深度2.0m),永久性滯洪沉沙池容積約為15,500立方公尺;西校區臨時滯洪沉沙池約須容積2,200立方公尺,面積約0.12ha(平均深2.0m),永久性滯洪沉沙池容積約為850立方公尺,配合校園景觀生態湖設置。
 
   
傳真電話:(06)213-3111#425
服務電話:(06)213-3111#420 - 424
Page last updated :Jun 19, 2006
網頁維護:營繕組 劉福松 06-2133111# 424 
最佳螢幕解析度:1024 x 768
Copyright (c) 2006 National University of Tainan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