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JAVASCRIPT" CODEPAGE="950"%>
《第十屆傑出校友》
周美貞 |
南師41級普通科畢業 曾任嘉義縣古民、嘉義市垂楊國小教師 |
周校友係臺灣省屏東縣東港人。先後畢業於母校「南師」「南師專」,以「終身學習」精神,繼續進修,考取中等學校教師。服務中、小學四十五年,經常以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法,誘導學生學習,獲得學生的喜愛,也得到學校同事與家長的肯定。民國八十一年,因服務資深績優,承蒙李總統登輝先生召見表揚,為奉獻特殊教育留下最美好、最有價值的回憶。 |
郭義雄 |
南師47級普師科孝組畢業 曾任國小教師、組長、英語教師、奧林匹克研討會代表 |
郭校友出生於馳名世界的麻豆文旦原產地─買良宅(嘉慶策封)教育世家,樂觀進取。民國四十七年南師畢業後任職教育工作將屆滿四十年,曾保送師大童軍專修、大學聯考錄取東吳、逢甲,均因以志趣不合而放棄。五十八年以第一志願考進國立成功大學外文系,鑽研英、法語、西洋文學及翻譯奧運短跑菁英訓練法等。就讀成大時參加十大建設作文比賽獲亞軍;國語文競賽教師組作文冠軍;科展以「電視模型」獲第一。 |
楊木賜 |
南師50級普師科畢業 |
楊校友於民國四十七年畢業於高雄中學初中部,當時雖獲免試直升高中部,但因家境關係,選讀南師普師科。民國五十年畢業分發於高雄市中山國小服務,服務期滿,成績優異,五十三年獲保送師大深造,五十七年到高雄中學服務至今,已將近三十年。 |
郭添財 |
南師71級國資科畢業 曾任國小教師、臺南縣政府教育局督學 |
郭校友七十一年南師美勞組畢業,獲中部美展第一名,全國大專書畫展第二名,並在臺南文化中心舉行個展。曾服務桃園縣大坡國小、臺南縣石曹國小,獲臺灣省基層乙等特考教育行政第一名,及高等考試教育行政第一名,七十九年高師大碩士班畢業,八十五年取得政治大學教育學博士。曾任臺南縣教育局督學、教育廳股長、視察、秘書、省督學,八十五年接任彰化縣政府教育局局長,為全國最年輕的教育局長。 |
王朝茂 |
南師46級普師科畢業 曾任國小、初中、國中、高中主任、校長、副教授 |
王校友高雄縣梓官人,民國四十三年岡山中學初中畢業直升並考取雄中,但放棄而成為南師人。回憶那年八月底的一天,他的父親頭戴斗笠肩扛鋤頭(那時新生要交鋤頭一把),坐在校門口石階上的那一幕,使這個來自鄉下農家小孩,立志投身學校教育工作,不曾中輟。 |
蔡先口 |
南師59級國校師資科畢業 曾任國小教師、高中組長 |
蔡校友生長於臺南縣七股鄉大寮村,生肖屬牛,是個道地的農村子弟,小時候幫忙父母下田工作,深知『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是千古不變的人生哲理,因此對於自己所擔負的任何角色,都秉持著『一步一腳印』的信念,按部就班的去執行、完成。『溫良敦厚善良誠實、認真負責盡忠職守』是師長和同事給他的共同評語。 |
林生傳 |
南師48級普通科畢業 曾任國小教師、國中教師 |
鑽研學術 作育英才 林校友成長於臺南縣濱海的農村,受到自然與文化洗禮,養成腳踏實地,精益求精的性格。進入母校後與南師的「學不厭、教不倦」精神結緣,建立他一生成就的基石。 |
柯三吉 |
南師57級國校師資科 曾任國小教師六年 |
柯校友民國三十六年十二月一日出生於高雄縣路竹鄉世居,父親從事農具製造,母親務農。柯校友為長子,弟妹四人,妹不幸早歿,二弟、三弟為勞工,四弟任職於高雄市政府。柯夫人目前為專職家庭主婦,夫婦育有一女,現就讀國立清華大學外國語文學系。 |
林振陽 |
南師50級愛班 曾任澎湖七美國小、五德國小教師、主任 |
民國四十七年九月考入母校省立臺南師範學校普師科,記得當時師長們常常勉勵並教導我們「你們師範生,進可攻,退可守」。導師向應志也不時教誨、鼓勵我們要敦品勵學,以為將來能「為人師表」。體育活動組朱淳老師每天晨間早點名之後帶我們晨操、早讀;在學三年繪影、琴聲、朗吟、晨舞五育並重的教育熔匯在雄偉的、古樸的─紅樓中,是何等的珍貴、珍惜呀! |
劉茂男 |
南師47級普通科畢業 曾任國小教師、國中教師 |
杏林菁英 造福鄉梓 劉校友自南師畢業後,即投入國民小學教育工作,在工作崗位上競競業業、默默耕耘,對教學工作相當投入,頗受學生愛戴。為國家培育無數的人才,桃李滿天下。於國小服務期間,在公私兩忙之際仍抽空充實專業方面的知識,不斷地作自我要求。其後畢業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系,相對於當時在困窘的環境之中,能獨排眾議以著不屈不撓的精神,作適性的生涯規畫,完成大學教育,其精神值得後輩景仰學習。 |
陳林森 |
南師59級師資科 曾任國小教師三年、財政部法規會執行秘書 |
凡事盡其在我 功名利祿淡開 陳校友從小在南台灣的純樸農村長大,由於陳校友的父親承襲世代務農的傳統─生活簡單,待人真誠,在此環境薰陶下,簡樸、木訥,可謂陳校友在青少年時期最傳神的寫照。 |
王財貴 |
南師58級國師科美勞組畢業 曾任國小教師、東海大學兼任教師 |
浸潤學儒 端正文化 王校友畢業之初,分發於臺中,得隱者掌牧民先生之啟發,深有文化繼絕之感;其後至臺北,又師事牟宗三先生,前後達十九年,以奠定其學術研究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