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JAVASCRIPT" CODEPAGE="950"%> 《第十屆傑出校友》

《第十屆傑出校友》

周美貞
(教學類)

南師41級普通科畢業
南師65級國小師資科畢業(特教組)
中等學校教師檢定考試合格

曾任嘉義縣古民、嘉義市垂楊國小教師
屏東縣明德中學、省立潮州中學教師
省立臺南啟聰學校教師、註冊組長
現任省立臺南啟聰學校教師


有心而為 奉獻特教

周校友係臺灣省屏東縣東港人。先後畢業於母校「南師」「南師專」,以「終身學習」精神,繼續進修,考取中等學校教師。服務中、小學四十五年,經常以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法,誘導學生學習,獲得學生的喜愛,也得到學校同事與家長的肯定。民國八十一年,因服務資深績優,承蒙李總統登輝先生召見表揚,為奉獻特殊教育留下最美好、最有價值的回憶。
周校友以身作則,言行合一,付出關懷與愛心,擔任導師期間在生活競賽中保持佳績;對學校活動全力以赴,充分配合,並指導學生創意作品,參加校內外展覽,以優異成績深獲好評。尤其周校友的教學,以真心與愛心對待學生;以虛心與熱心要求自己,具有相當魅力。
周校友更以功能性教學為導向,研發教材,自製教具,參加南聰教師自製教具競賽多次獲得第一名;並參加臺灣區啟聰教育自製教材教具展覽及身心障礙自製教材教具競賽,榮獲特優獎與優等獎,更進一步善用、推廣其教材教具,實現適性教育,充分發展身心潛能,培養健全人格及增進社會服務能力。
周校友在教學之餘,主動積極,努力進修,研習各種傳統技藝,如編織、縫紉、烘焙、烹飪、紙粘土、押花、紙藤、皮雕、棉紙撕畫、剪紙、漢宮花、中國結、布娃娃等,透過「過程」及「體驗」方法指導學生,引起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提升教學品質,發揚傳統技藝,其默默耕耘,奉獻愛心,讓學生變化氣質的精神,堪為特殊教育之楷模。
周校友將其一生青春年華奉獻給了學生,實至名歸,她仍以「心存厚道,惟謙受福」自我惕勵,為我南師人之光。

郭義雄
(教學類)

南師47級普師科孝組畢業
國立成功大學外文系63級畢業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分班結業

曾任國小教師、組長、英語教師、奧林匹克研討會代表
現任台南市中區成功國小教師兼生活教育組長
台南市赤嵌田徑隊會長
中華田徑協會常青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成功的國民外交典範 為母校爭取無數榮耀

郭校友出生於馳名世界的麻豆文旦原產地─買良宅(嘉慶策封)教育世家,樂觀進取。民國四十七年南師畢業後任職教育工作將屆滿四十年,曾保送師大童軍專修、大學聯考錄取東吳、逢甲,均因以志趣不合而放棄。五十八年以第一志願考進國立成功大學外文系,鑽研英、法語、西洋文學及翻譯奧運短跑菁英訓練法等。就讀成大時參加十大建設作文比賽獲亞軍;國語文競賽教師組作文冠軍;科展以「電視模型」獲第一。
郭校友文筆俱佳且擅長短跑,入選亞洲、世界賽國手十四次,兼任副領隊和會議代表,榮獲國際賽獎牌十八面(六金、八銀、四銅)。八十五年獲俄羅斯世界室內田徑賽六十公尺金牌,承蒙總統、教育部長郭為藩召見;該國大會主席馬歇爾博士(Dr. MARSHEV)親頒獎牌;八十四年美國水牛城世界賽獲柯林頓總統接見;八十三年印尼亞洲賽獲副總統(TRY SUTRISNO)暨夫人親頒金牌並召見,三十餘家電視媒體轉播刊出特寫鏡頭,場面盛大感人。幾次國際賽中,遭逢中國隊抗議旗歌爭執問題,皆能據理力爭,以實力做後盾,維護國家尊嚴,贏得無數國際友人之喝采與掌聲。每年均接獲美、俄、日、馬等國傳真函,邀請以「貴賓」身份參賽,頗受國際友人之禮遇與重視。
郭校友亦於七十四年率府城少年足球隊遠赴北歐,獲芬蘭赫爾辛基盃亞軍;瑞典戈夏盃分組冠軍,為國爭光。其參加全國賽、市級賽累計獎牌數三百餘面之多。體認人生「健康才是最實在」,要「活」就要「動」的前提下,課餘不忘運動,更以「自我突破」和「恆心」克服一切障礙,出錢出力,推展全國田徑運動,允文允武,結交無數國際友人,做好國民外交,為母校爭取至高榮耀,南師人與有榮焉!

楊木賜
(教學類)

南師50級普師科畢業
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畢業
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四十學分班結業
曾任高雄市中山國小教師
市立高雄高級中學教師、國文科科主席
現任市立高雄高級中學教師兼總務主任


注重生活教育 推展語文活動

楊校友於民國四十七年畢業於高雄中學初中部,當時雖獲免試直升高中部,但因家境關係,選讀南師普師科。民國五十年畢業分發於高雄市中山國小服務,服務期滿,成績優異,五十三年獲保送師大深造,五十七年到高雄中學服務至今,已將近三十年。
在雄中三十年服務期間,曾擔任導師工作,平日兢兢業業,迭締佳績:(一)民國七十九年經高雄市教育會遴選為高雄市愛心教師。(二)富有事業精神,注重生活教育,迭締佳績:1.曾獲國民須知班級競賽模範班。2.經常熱心輔導學生整潔活動及秩序競賽獲得多次獎勵。3.獲學校多次頒給工作勤奮,成績卓著獎。4.平日批改作業認真詳細,獲多次批改作業優良獎。(三)年年考績列為甲等,民國69、75、76、80年獲教育局頒發教學優良獎。(四)平日推展語文活動,年年獲獎,頗有績效;指導學生參加作文比賽、詩歌吟唱,經常獲得第一名,曾多次獲教育部、中國語文學會獎勵及十次以上的嘉獎。(五)八十二年度被評選為全國第一屆高中優良國文教師,獲趙廷箴文教基金會獎勵。(六)八十四年二月一日起兼任總務工作,盡心盡力,屢獲教育局嘉獎、記功獎勵。
楊校友於民國五十八年結婚,育有二女,妻原來在高雄市七賢國中服務,已於八十四年暑假提前退休。長女師大物理系畢業後,曾在高雄市壽山國中服務及擔任師大物理系助教,後來考上交大電子物理研究所獲碩士學位,現在在新竹科學園區工作,次女仍在大專進修,有意擔任教育工作。

郭添財
(行政類)

南師71級國資科畢業
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博士
75年臺灣省乙等特考教育行政第一名
76年全國高等考試教育行政第一名

曾任國小教師、臺南縣政府教育局督學
臺灣省教育廳股長、秘書、督學
彰化師大教研所兼任副教授
現任彰化縣政府教育局局長


獻身教育 謝天隨緣

郭校友七十一年南師美勞組畢業,獲中部美展第一名,全國大專書畫展第二名,並在臺南文化中心舉行個展。曾服務桃園縣大坡國小、臺南縣石曹國小,獲臺灣省基層乙等特考教育行政第一名,及高等考試教育行政第一名,七十九年高師大碩士班畢業,八十五年取得政治大學教育學博士。曾任臺南縣教育局督學、教育廳股長、視察、秘書、省督學,八十五年接任彰化縣政府教育局局長,為全國最年輕的教育局長。
郭校友以「樂觀、積極」的心,一方面維持教育環境穩定發展,另一方面則滿足社會大眾對教育改革的期望。希望教育界以自發力量,充實自己、服務社會,來贏取社會的尊重和肯定。
他因對教育開放、多元化、自由化的體認,博士論文便以效率為研究焦點,認為「教育投資不是要節儉,而是不要浪費」。重視學生單位成本、教育資源分配和教學效能。
郭校友認為教育工作是發自「道德義務心」,唯有教師發揮「有能力的教師大愛」才能使教育工作充滿希望。在臺南任督學時創組「臺南教師彼此成長學會」,成立「致高教育資料中心」,捐贈書籍資料,節省教師同仁的時間和精力,獲得許多夥伴的響應。來到彰化,遇見許多臺南鄉親,於是籌組旅彰臺南同鄉會及彰化南師校友會,並於八十六年相繼成立,希望藉此連繫大家心中的情。
郭校友「不忮不求,凡事靠機緣」、「人際看得平,名利看得淡」,惟開拓寬闊的視野,體驗長者風範,期建立現代化教育新形象,對教育遠景充滿信心。他認為人生以誠為貴,「養身在動,養心以靜」,工作之餘喜歡運動、欣賞田野,最愛泡杯清茶獨自沈思反省。在未來更希望辦一所有特色、有理想的學校。

王朝茂
(行政類)

南師46級普師科畢業
淡江大學外文系畢業
國立高雄師院教研所學分班結業
國立高雄師院教育學碩士、博士

曾任國小、初中、國中、高中主任、校長、副教授
現任私立和春工商專科學校校長


永在心頭記 為國育才莫為己

王校友高雄縣梓官人,民國四十三年岡山中學初中畢業直升並考取雄中,但放棄而成為南師人。回憶那年八月底的一天,他的父親頭戴斗笠肩扛鋤頭(那時新生要交鋤頭一把),坐在校門口石階上的那一幕,使這個來自鄉下農家小孩,立志投身學校教育工作,不曾中輟。
南師畢業分發高雄縣梓官國小,三年後領到畢業證書,受朱匯森校長及導師陳世傑老師的影響,經聯考錄取淡江外文系。因為南師沒上英文,加上家境不好,所以讀外文系是很痛苦的,但英文基礎對往後的求知有莫大助益。其後以服務地點之便,在高雄師院教研所學分班及碩士班進修,七十三年得碩士學位。七十八年高師大教研所設博士班,再次應試入學,過五年而獲學位,時年五十有五。
學術著作有:教師非理性信念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博士論文)、國中智能不足學生適應行為及成就動機之研究(碩士論文)、教師信念量表(心理出版社,民八五)、日本、韓國中小學教育之基本研究(行政院教改會,民八四)及其他教育著作、學術論文三十多篇。
王校友任教學校有梓官國小、省立潮州高中、高市七賢國中;六十八年創辦高市鳳林國中,其後調任前金及鹽埕國中。他很重視生活教育、童軍活動、體育活動,推展資訊教育、精緻教育、群育教育等均有特殊績效,曾任母校、空中大學、高雄師大、中山大學、屏師等校兼任副教授,受過模範青年及模範教師表揚。
王校友專研教師心理,熱心教師進修及社會服務,曾主持高市童軍教師研習班,擔任國中現行課程標準編輯委員、教育部充實青少年活動場地小組召集人、全國教育會理監事、高市小港、前鎮區教育會理事長,兩度率童軍參加英美世界大露營,現任高雄師大申評會主席、高師文教基金會董事長等,其服務人群,教育學子,足資楷範。

蔡先口
(行政類)

南師59級國校師資科畢業
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系學士
臺灣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

曾任國小教師、高中組長
高雄市教育局科員
臺北縣教育局專員、督學、課長
教育廳股長、專員
省立臺南社教館館長
臺北市教育局科長臺
現任北市立兒童育樂中心主任


秉持教育理想 發揚南師精神

蔡校友生長於臺南縣七股鄉大寮村,生肖屬牛,是個道地的農村子弟,小時候幫忙父母下田工作,深知『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是千古不變的人生哲理,因此對於自己所擔負的任何角色,都秉持著『一步一腳印』的信念,按部就班的去執行、完成。『溫良敦厚善良誠實、認真負責盡忠職守』是師長和同事給他的共同評語。
自民國五十九年南師畢業後,他回到家鄉國小任教,實踐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的教育理想,教導孩子求知求行,啟發其潛能,讓偏遠鄉下的孩子也能感受成功的喜悅。自己更以身作則的勤奮學習,每天讀書從不間斷,先後畢業於臺灣師大教育心理系及輔導研究所,並於六十九年教育行政高考及格。
在他任職於教育行政機關期間,除了竭力完成長官交付的任務外,對於過往教育界的缺失,盡一己之力進行改革,是行政革新的實踐者,因此工作效率令人激賞,獲得諸多獎勵,例如在任臺北市教育局第二科科長期間,他推動國中中途學校、自學方案、補救教學……等,都成為當今教育政策之一。
蔡校友服務於臺北市立兒童育樂中心期間,致力於社會教育工作,二年多來除了充實中心的各種軟硬體設備外,還集中大家的智慧結晶出版了『鄉土民俗123』、『圓山遺址』、『圓山仔植物步道之旅』等有關於鄉土民俗叢書,現在更積極規劃兒童科學館、多功能的兒童主題公園,承襲南師人優良的傳統精神,不斷創新,追求卓越。

林生傳
(學術類)

南師48級普通科畢業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學士、碩士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哲學博士

曾任國小教師、國中教師
臺灣師大助教
高雄師大(院)講師、副教授、教授兼任教育系主任六年
特教中心主任四年、課務主任四年
現任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系教授

鑽研學術 作育英才

林校友成長於臺南縣濱海的農村,受到自然與文化洗禮,養成腳踏實地,精益求精的性格。進入母校後與南師的「學不厭、教不倦」精神結緣,建立他一生成就的基石。
他求學讀書不僅努力,且常向學長請益,並善與同學切磋,大二跟著學長報考高等考試,竟然一試及第,傳為佳話;後來又以榜首考取師大教研所,獲碩士學位後返高雄師大任職。六十八年及七十四年前後兩度在國科會輔助之下,赴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進修,獲哲學博士。
他致力學術研究,三十年如一日,觀其著作研究,初則揭開社會變遷的趨勢,以及人性心理的脈動,以建立其教學革新的科學基礎;繼則於此建構起「個別化教學」→「後個別化教學」→「適性有效教學」的理論與模式,據以開展教學改進、革新、創新的工程之設計;再運用教育智慧思索、建構,靈活運用科學方法加以驗證,開發其新教學策略與理論。邇來由於社會結構丕變,教改日亟,不斷邀請學術界同好共同致力於教育革新整合型研究,已有成果公開發表。
其學術研究已普遍獲得肯定,自六十四年起連續獲得國科會年度研究獎助二十幾次、高師大的「傑出研究教師獎」、全國教育學術團體聯合年會兩度頒給「木鐸獎」;最近更兩次連續獲頒國科會「傑出研究獎」。此外,並曾擔任學術行政主管,績效卓著。

柯三吉
(學術類)

南師57級國校師資科
中興大學公共行政系
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
美國夏威夷大學政治學碩士、博士

曾任國小教師六年
中興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
中興大學選舉研究中心主任
現任中興大學教授兼副校長
第三屆國民大會代表


奮發向上 貢獻社稷

柯校友民國三十六年十二月一日出生於高雄縣路竹鄉世居,父親從事農具製造,母親務農。柯校友為長子,弟妹四人,妹不幸早歿,二弟、三弟為勞工,四弟任職於高雄市政府。柯夫人目前為專職家庭主婦,夫婦育有一女,現就讀國立清華大學外國語文學系。
柯校友小學畢業於高雄縣路竹國小,初中就讀於岡山中學路竹分部,因年少貪玩以致於高中落榜,母親決定變賣土地以供其補習之用。柯校友乃因此警覺,發奮努力,翌年考取臺南一中及臺南師專,然因考量家庭之負擔乃決定就讀臺南師專,並以優異成績畢業,自五十八年起任職於臺北市陽明山國小,同時不忘奮發向上,翌年考取中興大學公共行政系夜間部,六十一年又通過普通行政人員高等考試,六十四年大學畢業再以第一名的優異成績考取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為專心就學,乃辭去教職。六十六年並考入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任職,同年八月獲美國夏威夷東西文化中心獎學金,赴夏威夷大學政治系繼續深造,終於在七十年十二月獲得政治學博士學位。
七十一年九月返國,任教於中興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及公共政策研究所,並曾兼任中山大學、政治大學、東吳大學及陽明大學等校之教職,七十六年八月出任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八十三年榮膺第三屆全國不分區國民大會代表,八十六年十月又以教授兼任中興大學副校長一職迄今。
柯校友先習教育,後學公共行政,前者有助於其當前教育工作之推動;後者使其能窺廟堂之奧,留學五年更對公共政策之制定與管理有更深一層之體悟。柯校友對於未來之抱負,認為其個人家境清貧,能有今日容身之地,實多得利於師長朋友的教導和扶持,乃長存感念之心。對於往後的工作定當竭盡其能為母校及大家服務,無論身在何處皆應盡心奉獻心力。

林振陽
(學術類)

南師50級愛班
南師專56級丁班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職業教育學系
美國東北密蘇里州立大學碩士
日本國立筑波大學生產設計專攻研究

曾任澎湖七美國小、五德國小教師、主任
省立臺南啟聰學校教師、組長
國立空中大學面授教授
國立成功大學助教、講師、副教授
國立成功大學夜間部秘書、組長、主任
現任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設計學系教授


潛研執著 奉獻學術

民國四十七年九月考入母校省立臺南師範學校普師科,記得當時師長們常常勉勵並教導我們「你們師範生,進可攻,退可守」。導師向應志也不時教誨、鼓勵我們要敦品勵學,以為將來能「為人師表」。體育活動組朱淳老師每天晨間早點名之後帶我們晨操、早讀;在學三年繪影、琴聲、朗吟、晨舞五育並重的教育熔匯在雄偉的、古樸的─紅樓中,是何等的珍貴、珍惜呀!
克盡職守的工作崗位中歷盡了小學、初中職、高中職、專科到大學、研究所的教學歷程,小學導師、主任,中學組長,大學的秘書、組長到夜間部主任之行政工作,使教學生涯活潑化,嚐盡了不同層級之教學服務工作,點綴了教育工作的樂趣,笑顏以對。
「進可攻,退可守」的銘訓,激發了個人的學習心路─師範、師專、彰化師大、美國東北密蘇里州立大學、日本筑波大學進修,不斷的學習再學習,人生活到老學到老,何嘗不是人生一大樂事。
善盡社會之責,回饋社會、國家、人類,教職生涯中,對肢體殘障、身心不自由、高齡者有著諸多的研究成果與貢獻。
千萬個感激的心,母校校風的滋潤,師長的諄諄教誨,社會提供了學習環境,但願能盡一己之力─服務地方、社會與國家。

劉茂男
(服務類)

南師47級普通科畢業
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系畢業
西德杜賽道夫大學醫學博士University of Dusseldorf

曾任國小教師、國中教師
高雄市立民生醫院骨科主治醫師
高雄市家計中心主任
現任美濃茂林診所醫師

杏林菁英 造福鄉梓

劉校友自南師畢業後,即投入國民小學教育工作,在工作崗位上競競業業、默默耕耘,對教學工作相當投入,頗受學生愛戴。為國家培育無數的人才,桃李滿天下。於國小服務期間,在公私兩忙之際仍抽空充實專業方面的知識,不斷地作自我要求。其後畢業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系,相對於當時在困窘的環境之中,能獨排眾議以著不屈不撓的精神,作適性的生涯規畫,完成大學教育,其精神值得後輩景仰學習。
民國六十三年秉持其好學不倦的精神,先後通過全國性高考及西德留學考試。並在西德杜賽道夫大學完成其醫學博士學位,一圓年輕時代的夢想--懸壺濟世、行醫救人。在此期間,劉校友曾於高雄市立民生醫院擔任骨科主治醫師,頗受好評,其救人不遺餘力的精神,遠近馳名。對於病人始終秉持著人文關懷,不疾不徐溫馨親切。
民國八十二年擔任高雄市立家計中心主任一職,在其任內頗多建樹,對於國家社會貢獻心力。尤其在荒蕪的「家計」工作上,秉持其一貫「服務」的精神與理念,披荊斬棘、胼手胝足,為國內家計中心相關工作,創造一番榮景。
民國八十三年起劉校友有感於取之於茲,用之於茲的情懷,毅然辭去家計中心主任一職,於美濃鎮開立診所,回饋並服務鄉親。回首來時路,劉校友始終秉持其超人的毅力及進取的精神,認為「只要結局好,一切都是美好的」。劉校友此種精神值得我南師後輩學弟妹們推崇、景仰。

?????????????????????????????????????????????????????????宥?????H???粨?墦???冤???墥痀??皮??????????????????

陳林森
(服務類)

南師59級師資科
六十三年律師高考及格
政大法務研究班結業

曾任國小教師三年、財政部法規會執行秘書
財政部關政司副司長
財政部國庫署副署長
現任財政部主任秘書

凡事盡其在我 功名利祿淡開

陳校友從小在南台灣的純樸農村長大,由於陳校友的父親承襲世代務農的傳統─生活簡單,待人真誠,在此環境薰陶下,簡樸、木訥,可謂陳校友在青少年時期最傳神的寫照。
陳校友從嘉義中學初中畢業後,進入南師,因同學全部住校,食、衣、住、行、育、樂均在一起,使得陳校友除在教育專業之知識領域獲得滿足外,也開始有機會學習南師人的精神,如何在群體中與人相處,和諧互動的另一種生活模式,這是陳校友人生歷程中最重要的轉折,更因為同學間之感染與慫恿,在三年級時,開始對法律方面的書籍,產生了興趣,而嘗試參加司法官、律師等類型之考試。
南師畢業後,陳校友回到自己的家鄉,過著為人師表的生活,學生的童稚純真笑容,堆砌成陳校友公務生涯中最溫馨的一段。惟在那時,陳校友先後通過「律師」高考及「關稅法務人員」特考,並轉任財政部服務,其間絕大部分時間均在關政部門,從事關稅政策、制度、法規研擬的幕僚工作,經歷從六十年代的高關稅及外銷品全部退稅時期,因配合國內經濟發展及產業升級需要,逐步走向八十年間的低關稅(目前我國關稅實質稅率約三.四一%,已與OECD國家相近),及外銷品原則上不退稅(以建立國內自己的原料工業),這二十年來關稅稅率之調降及外銷退稅逐步取消之歷程,正印證這段期間我國經濟發展及產業轉型的最好軌跡。
平靜與自信,是陳校友在公務生涯中最大的體驗,一個人如能真靜(靜中靜非真靜,動處靜得來才是性天之真境─菜根譚)能使得在學習上有好的效果,思慮上亦能時常保持敏捷,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何必與煩惱共舞,凡事盡其在我,一切淡開。自信,是成功的不二法門,有自信才能將所擁有的能力與智慧,恰如其分且適時表達與發揮,唯自信之建立尤繫於心靜,此或為自我修為的共勉話語。

王財貴
(服務類)

南師58級國師科美勞組畢業
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畢業
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
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

曾任國小教師、東海大學兼任教師
臺北師院語教系兼任教師
現任臺中師範學院語教系副教授
民間書院院長

浸潤學儒 端正文化

王校友畢業之初,分發於臺中,得隱者掌牧民先生之啟發,深有文化繼絕之感;其後至臺北,又師事牟宗三先生,前後達十九年,以奠定其學術研究基礎。
任教國小之時,即覺國人語文能力所以普遍低落,實起因於兒童語文教育之不當。經二十餘年之研究與實驗,乃凝構成「兒童讀經教育」理念,主張及早教導兒童讀誦經籍名作,儘管熟背,不求理解,浸潤之久,自能貫通。此種教育,教材現成,教法簡單,學習容易,而成效深遠。近三、四年來,開始向社會推廣,大獲老師兒童及家長之回響,對文化之傳承及人心之端正,漸漸產生重大影響。其要如下:
1. 利用課餘,不計人之多少,地之遠近,數年來,演講三百餘場,宣導理念,行跡遍及海內外。
2. 編訂大字注音誦讀教材六種。並開放版權供給社會熱心者印贈,總計發行量達百萬冊次以上。
3. 著作「兒童讀經教育說明手冊」,介紹理論與實務。得公益人士支持,無限量印贈,發行超過四十萬冊。並拷貝演講錄音帶及錄影帶各數萬份免費流通,讀經觀念日見流行。
4. 主編「讀經通訊」,已發行十一期,每期發行二萬七千份。
5. 臺中師院推薦,獲教育部八十五年度社教有功人員文化獎章。
6. 應法務部廖正豪部長邀請推介讀經理念,於八十五年八月一日起,全國五千八百餘位少年受刑人全部接受讀經教育。
7. 得總統府文化復興總會之重視,促由教育部於八十六年七月三十日函請全國各中小學將讀經列入課外教材。
8. 報紙雜誌廣播電視等傳媒時見報導,推廣日益普及。大略估計,全省各地及海外大陸,計約有六十萬名兒童已開始接受讀經教育,而且人數正快速增加中,勢將成為五四以來最大的文化運動。